赵无极
赵无极的创作成为中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尤以1960年代的作品开启艺术家创作生涯以来最重要的革新,中国现代艺术的突破与抽象表现主义浪潮的蜕变至此达到高峰,此次春拍保利香港所呈献的《24.10.68》与《11.6.65》即完整体现了此时赵无极结合中西美学的成就与崭新创举。
赵无极《24.10.68》
1968 年作
油彩 画布
114 x 161.5 cm.
估价:HKD25,000,000 – 35,000,000
《24.10.68》早在完成来年便于赵无极的回顾展中展出,多次展览与出版的丰富资历显示其在艺术家生涯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作品尺幅与构图布局瑰丽壮阔,1960年代中期的笔触线条却明显细腻许多,赵无极不仅运用了排笔笔刷的纵横交错形塑出画面的方向性与激烈动态,背景的渐层变化更似乎预示了1970年代后朝向水墨技法的发展。《24.10.68》在深褐色的色调中带有浅金色与橄榄绿的色层变化,有如山水景致的铺陈与光线的交错,成为艺术家对于大自然整体面貌的感知与呈现,油彩稀释后的喷溅、流动与沉淀形塑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轨迹,具体地代表了赵无极在艺术概念与形式表现上的再次革新,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思想与形式元素至此已然融于一炉,成为赵无极个人独特的创作语言。
赵无极《11.6.65》
1965 年作
油彩 画布
114 x 162 cm.
估价:HKD25,000,000 – 35,000,000
《11.6.65》则采取对角线的构图,以大胆的色块分割画面,经过由墨黑、灰褐至粉白的色阶变化,以右上的浅色背景塑造出明亮而无限广阔的空间,左侧的深色笔触经过层层堆栈,呈现了极为幽暗深邃的未知深度。《11.6.65》的强烈明暗对比将画面一分为二,不仅令人联想到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其中对于自然的描写及隐含的阴阳相生与虚实相成,更展现了赵无极创作中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画面中明暗交界处以辐辏的笔触线条交迭,犹如曙光乍现,在宇宙初创、昼夜初分之际,天地万物即将萌生,《11.6.65》以色彩间的对比与笔触的动态暗示了勃勃生机,天地之间因而充盈着蓬勃奋发的气象,亦是艺术家以中国的传统山水精神回归根本阴阳之道的具体呈现。
吴冠中 — 90 年代的风格转向
1990年代中期成为吴冠中成果极为丰硕的一段时间。艺术家海外展览频繁,先后在重要机构举办大型个展,包括欧洲、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并出版多本重要画册与文集,吴冠中亦在创作上具备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及自由的态度,此时他不再像70年代的风景画那样注重细节刻画,也不再坚持在现场完成创作,改为透过对景写生的素描稿转化成油彩创作。
吴冠中《红莲》
1996 年作
油彩 画布
92.3 x 60.3 cm.
估价:HKD15,000,000 – 25,000,000
莲花向来为吴冠中油彩创作中极为珍贵罕见的题材,深受藏家喜爱与关注,《红莲》更是首次于拍卖市场中曝光,艺术家以形式元素解构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形象,吴冠中运用了普鲁士蓝与绿色形成多样的层次,枝干与莲叶的穿插在前后关系中创造了空间深度,进而突显了盛开的红莲与含苞待放的色点,在点、线、面的交错与色彩铺陈之间,《红莲》见证了吴冠中由抽象组构中回归具象景物的崭新突破!
吴冠中《彩谷》
1993 年作
油彩 画布
50 x 61.2 cm.
估价:HKD8,000,000 – 12,000,000
创作于1993年的《彩谷》已成为吴冠中的主观色彩与线条节奏的律动展现,藉此探求绘画形式中的意境和情致,画面中翠绿、粉红与深浅紫色的低谷为群山所环绕,乍看下虽是寻常的中国山川风景,却已经过了艺术家的整理与转化,去除琐碎的细节描绘,以点、线与色块交错铺陈,在饱和浓丽的油彩色调中,直观的抒发吴冠中的心象风景与情绪感受。
吴冠中在《彩谷》中着力刻画风景层次,以山丘的层层掩映创造出丰富的景深和空间感。山石块面分明,油彩质地堆栈厚重,色调饱满浑厚,简略直率的笔触呈现出风景质朴的外观与多样肌理。
吴冠中《松林》
1974 年作
油彩 木板
46 x 46 cm.
估价:HKD6,000,000 – 8,000,000
《松林》描绘刚健挺拔的松树林,构图安排紧凑而严谨,表现出雄伟挺拔之气势。吴冠中在70年代的油彩创作向来以描写近景为多,此处却采取了平视的视角取景。画中视平线在下部使景物更为集中,自前景透过中景而望远景,层次分明,近大远小的排列突显了纵深的空间距离。画面以松树的垂直线条来主导画面,其枝干及树梢横向延展,彼此交错为纵向与横向的线条结构,吴冠中罕见地采用了对称构图,铺陈出稳定的画面结构,虽然作品尺幅不大,但顶天立地的松树林却呈现壮阔的境界与雄壮的气势。吴冠中在画面细节的刻画上着重线条的勾勒,不论是轮廓线与光影明暗之关系及枝桠末端的细微角度,皆于油彩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水墨的技法与思考,不论在内在精神或外在形式皆深刻的反映了中国与西方美学精神的深刻融合。
朱德群
朱德群《旭日千里》
1979 年作
油彩画布(三联作)
each: 81 x 65 cm.
overall: 81 x 195 cm.
估价:HKD 7,000,000 – 10,000,000
我所画的,是我对大自然的感觉,也是大自然赋予我的感觉,彻底的说,是大自然与我灵性的结晶。— 朱德群
《旭日千里》以三联作的形式创作,朱德群却罕见地在每件右下皆有签名,似乎暗示了每联可独立视为单一创作,更显得珍贵难得。《旭日千里》以火红的色彩为基调,令人联想到太阳缓缓升上天际,彷佛光线的推移,以光源的方向、与明暗对比表现时间的次序性。朱德群在此突破光影形塑空间的运用,屏除过往他采取光束明暗对比来强化空间深度,在此光线不再只是单一的方向性,而是多重的折射与反光,加强了整体画面的饱和与彩度,可说是70年代朱德群探索光影的完美总结。
《旭日千里》以横幅构图创造广阔的地平线,却各自独立代表一个片刻的时间点,朱德群将此三个连续性画面,由右到左的并列呈现时间的持续性。作品以成熟的色彩掌握与结构感的组合,说明时间的更迭流转,在平面的画布中,探讨宇宙生生不息运行的道理,创造非静止的视觉经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表现手法。
朱德群《第一道曙光》
1989 年作
油彩 画布
65 x 91.8 cm.
估价:HKD2,000,000 - 3,000,000
此次保利香港拍卖呈现朱德群创作历程中三十年间不断的自我突破,囊括从60年代书法线性书写的表现,70年代艺术家以光线开启对空间与色彩的透索,到80年代,朱德群对油彩技法突破性的创举,我们看到朱德群对于中国文化本质不同层面的探索,其间的历程与转变更象征了他对于「中西美学融合」这个时代课题的不断革新与成就。
此次保利香港拍卖呈现朱德群创作历程中三十年间不断的自我突破。《第一道曙光》画面上半部运用稀薄油彩颜料大面积的自由挥洒,产生辽阔的空间感,而下方则在冷暖色块的交错中造成的前进与后退的视觉效果,缤纷而跳耀的细碎红、橘色块在画面中心盘据,底部书写了回还往复的线条,组构出点、线、面等形式元素丰富的视觉表现。朱德群打破传统透视的空间,建构一个多重层次的世界,在充满动势的曲折线条间,加入厚重浓稠颜料所画成的小色块,点与线的交错和窜动结合成画面上的光线明暗,进一步形成如音符般时急时缓、高低起伏的旋律,构成空间虚实交错的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