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详情

《丹山纪行图卷》:三百年后的作者之辨

经典艺术2017-03-29 15:19:24

1490763993595.jpg

3月18日,15年来未曾展出的上海博物馆书画珍品《丹山纪行图卷》与观众见面,并成为该馆绘画馆常设展中的展品之一。从清康熙年间起,这幅画的作者就被张冠李戴,原作者元代画家顾园一直被误认为是明代画家顾琳。经过上海博物馆专家的深入研究,真相才被发现。

《丹山纪行图卷》是绘画史上为数不多的描绘丹山赤水的代表作之一。上海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丹山纪行图卷》来自晚清著名书画收藏家、吴门过云楼主人顾文彬家族的捐赠。这幅画纵30.8厘米,横332厘米,描绘了丹山层峦叠嶂、古树迷殿、云气浩荡的景象,透着一股清丽之气。巧的是,“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曾画过一幅著名的《丹山瀛海图》,画的也是丹山的美景,如今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第一次见到《丹山纪行图卷》时,上博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凌利中就被深深吸引了。那是2002年,上海博物馆举办“顾公雄家族捐赠上博过云楼书画展”,当时这幅画被全国书画鉴定小组定为明代画家顾琳的传世孤本,曾收入1983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中,是一件赫赫有名的文人纪游山水图。展览现场的说明牌以及展览图录都写着作者为“明代顾琳”。

然而直觉告诉凌利中,这幅画透着一股强烈的元代气息,并不像明代的画作。

在查阅了一些文献后,凌利中又发现了作者顾琳的籍贯出现了上虞、吴郡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带着好奇心,他决心一探究竟。

这场长达数年的探究是从画卷后面的11位文人题跋入手的,因为这些作跋者大多和画家一起直接参与了那次游览丹山的活动。“他们都是画家的好友,用现在的话来说,题跋相当于在画家的朋友圈里点赞评论。他们既是当事人又是见证者,对于画家其人其艺,他们最为熟悉。”凌利中说。

在留下题跋的这11位朋友中,宋僖与赵谦最为重要,他们不仅在文学史上留有声名,且皆有文集传世,即宋僖的《庸庵集》以及赵谦的《赵考古文集》。这两本书中透露了他们与画家交游的大量史实。

通过查阅这两本文集,凌利中发现,画家去世当年,赵谦曾应顾园之子顾观的请求撰写了一篇《云屋先生顾公墓志铭》,墓志铭中所写的内容与《丹山纪行图卷》的题跋内容一一吻合,包括籍贯、画艺、身世、行踪等。由此,凌利中得出结论:此画的作者并非顾琳,而是顾园。

那么,这幅画的作者为何会被张冠李戴?原来,两位画家都姓顾,且同号“云屋”,时人都称为顾云屋。康熙四十七年(1708)所编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顾琳》 是张冠李戴的始作俑者。该书所用的三条依据为宋僖 《庸庵集》、吕不用《得月稿》和朱谋垔《画史会要》。事实上,三本书中所记载的画家顾云屋并非同一个人。宋僖、吕不用所记的是顾园,而朱氏所记载的其实是顾琳。“《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的编者误以为是一人,张冠李戴,并以讹传讹三百余年。”凌利中对记者说。

如今,《丹山纪行图卷》已收入浙江大学2014年出版的《元画全集》之中,定为元代顾园所作。此画创作于1371年,画家时年51岁,为目前顾园的传世孤本。

《丹山纪行图卷》误挂在顾琳的名下时,被认定是顾琳的孤本,现在归入顾园,那么顾琳就没有作品传世了。可谓是少了一件顾琳的孤本,多了一件顾园的孤本,为画史增添了一件难得的元代珍品。

那么,这位差点被人遗忘的真正作者顾园究竟是位怎样的画家呢?

顾园的家族曾经是昆山望族,数代皆为元代高官,祖父顾文显是武备总将军,负责上海等处的海道运粮,是万户侯。顾园的母亲盛氏也出身皇亲国戚,是元朝皇帝所授的“大兴县君”。《丹山纪行图卷》中画家特地自钤“大兴世家”白文印,无疑寓有贵族出身之意。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