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生,山东诸城。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兼分党组书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2003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8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工笔重彩画学会副会长,当选为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自幼随父母移居内蒙包头市,1968年从内蒙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 做过工人、记者、走遍牧区草原,淳朴、善良、勇敢 。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基本功扎实,并刻意求新,工、写皆精。作品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以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
刘大为是全能型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更是继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来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大师的优秀传统,其特点就是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在他画的草原风情组画中,这些特点充分流露出来。
近几十年来,大量作品在中国及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出,获奖三十多次,是获奖最多的画家之一。是中国当前艺术成就突出,影响较大的中国画家。
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200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漠上》、《马背上的民族》、《阳光下》、《晚风》、《帕米尔婚礼》、《草原上的歌》、《马扎归来》等。《马背上的民族》获第二届工笔重彩大展一等奖,《晚风》获1991年全国美展银奖和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
作品《小骑手》藏于中国美术馆,《张华壮曲谱新篇》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阳光下》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
作品《任重道远》被江泽民主席1992年访问日本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领导人。《打马球》获奥林匹克美展奖并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收藏。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人物小品》等。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海外网综合 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消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展区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之后,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盛会已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为此,《美术家通讯》副主编杨萍专门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进行了专访。
杨萍(以下简称“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您自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参与组织工作,并主持过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请您谈谈全国美展的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是什么?
刘大为(以下简称“刘”):全国美展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唯一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一个重要的全国性艺术活动,这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没有的、独一无二的国家级项目,是最具权威性、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美术展览。已成功举办过的十一届全国美展,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的轨迹和繁荣的历程,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发挥着举轻若重的作用。
全国美展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优秀美术作品和杰出美术人才都是从全国美展当中脱颖而出的。特别是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反映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全国美展始终遵循美术反映时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许多美术品种在全国美展当中都有它的位置,还有专设港澳台展区,使港澳台、海外华人的作品得以展示,可以说,是最全面地反映美术创作每个阶段成果的大型展览。
全国美展从解放初期“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面貌,形式尚不够丰富,发展到现在,可谓是琳琅满目,各种艺术风格、形式的探索以及一些新的流派都在展览当中得到展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美展的这种丰富性、多样性、探索性、创新性更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因此,美术家们仍然把全国美展看成是一个展示自己艺术才华、拿出最新成果的最重要的展览,很多画家都积极地参与。
全国美展也是中国美协最重要的美术活动,形成了最重要的品牌,在国际美术舞台上也具备应有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当今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世界艺术的创作活动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个国家、民族的艺术、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得到展示。全国美展在这样的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当中,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地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吸收国内外其他展览的优长,表现时代精神,加强创新意识,使全国美展办得更具有新的面貌。就是说,我们在当前艺术形态多变的新背景环境下,要保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艺术就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时代服务、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服务。通过我们周到细致地工作,使艺术家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喜欢,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杨:但也有人质疑全国美展这么多年以来面貌始终是那个样子,是不是有点保守?
刘:这些人有他的理由,但是建议大家认真地看看全国美展,办展至今有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增加了大美术概念的设计艺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书籍装帧、动漫等等,已经从单一的绘画主题性创造扩大了范围。绘画作品的创作风格也有很大的发展,很多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在展览当中目不暇接,这就是变化。本届还增加了实验艺术展区,就是给愿意尝试、探索和创新的艺术家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大家不应该无视这些变化,但我们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特色。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要有自己的基础面貌,要有自己文化精神的特色。古老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逐渐湮没了,而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今后我们还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前发展,不能割断。
就像中国美协主办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就是坚持架上绘画和雕塑,这就是我们的特点,这正是区别于西方的双年展,体现出我们的文化特色与艺术传承。平面绘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一个平面上能够表现出世界上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优美的自然风光、复杂多变的人类内心情感。它完全可以表现现代、表现未来,具有时代的精神。不能说绘画就是落后,而是看你画的什么内容,采用的什么形式。
(责编:孟江波)
杨:在中国美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奇葆部长对美术工作们提出四点希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高水准的艺术追求、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第二点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热议。
刘:是的,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我们的艺术、语言,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从上古到秦汉、再到隋唐宋元明清,就是遵循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重点,然后再一步步走,不断地融汇别的文化,进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这是最大的特点。全国美展也是这样,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正是这个展览才奠定了新中国美术史,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其实,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文化艺术都在变,已经接受了很多新的东西,创作环境非常宽松。
杨:此外,也有人质疑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展示出来的作品分量不足、影响不够大。
刘:我们主办方和美术家都意识到这一点。如今,中国社会处于市场经济转轨的年代,整个社会风气有一些浮躁、有一些急功近利,艺术创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这一点我们也正在克服、也在改进。所以,画家要静下心来,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潜心创作出一些力作。作为主办者,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征稿、评选环节要更加规范化,在创作动员、专家督导上再进一步推进,要动用一切力量,让画家积极踊跃地参加,尽可能地把最好的作品选进来,使全国美展在出成果、出人才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性的展览很少,所以显得全国美展的作品很集中。而现在,一年举办非常多的展览,有些作品可能已经在别的展览展出过了,大家已经熟悉了,没有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美术家也不愿意再拿出来在全国美展上展示了。
另外,我们过去全方位宣传得不够,连续性、系统性的宣传不够。今年,我们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与重要的媒体机构多沟通,提前做准备工作,希望媒体多宣传报道这种代表正能量的展览、体现国家整体文化精神的活动。
杨:的确,本届全国美展在宣传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开通了PC版、移动端4个全国美展的官网,从发动、评选到展出,全方位地加以宣传和报道。请您再谈谈这次展览的评选标准?
刘:评选标准很简单,就是内容和艺术形式兼顾。作品内容要有深度,要是有意义的,有积极的、发人深省的、启迪性的意义,也有针对某一个问题的意义;要有艺术水准,如果一件作品只是讲创意,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这个构思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杨:您对这一届全国美展有什么期待?
刘:希望这一届全国美展展出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多地关注和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在艺术风格的探讨和艺术技巧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像国外有一些肖像画,技术特别过硬,那也是名作。构思内容上的“精”和技术技巧的“精”,同样都会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迹。希望我们举全国之力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再次为中国美术史、为中华文明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萍)
(责编:孟江波)